本帖最后由 空間站建筑 于 2023-10-30 11:20 編輯
MONOLOGO (謨農咖啡)的選址在北京751園區的工業景觀保護區內。南側的爐罐區得以完整保留,西側與園區主路之間是一片開闊的場地。 ▼店面外觀 ▼店面與鄰近的工業遺址
基地核心部分是一棟混凝土框架結構的廠房,建于上世紀七十年代。場地中央保留了三個大型爐罐。廠房東南西三面分兩次加建了黃色和黑色兩處鋼結構的部分。我們這次的改造可以算作這個場所的第四次“生長”。我們希望前三次的記憶能被完整的保留下來,并通過這次的方案將它們串聯成一個完整的故事。
▼室內概覽
▼場地中央保留了三個大型爐罐
我們首先用三種材料為三部分的空間分別設計了一套家具:為爐罐區設計了鑲嵌金色瓷磚的混凝土家具,為黃色鋼結構區域設計了樺木多層板家具,為黑色鋼結構部分設計了不銹鋼的廚房家具。三套家具加強了三個部分不同的場所體驗,有時代感的材料與構造做法讓也體驗者易于發現新與舊的區別。
▼爐罐區設計了鑲嵌金色瓷磚的混凝土家具
▼樺木多層板家具
▼包間 ▼廚房內的不銹鋼家具
第二步,我們在三個部分的交界處安放了三排細長的“扁柱”,穿針引線,將這三部分重新“縫合”在一起。扁柱能將兩側的自然光進行過濾,使核心空間的光線更加柔和。人們在空間漫步時,視線被局部的遮擋,隨著行走視點的變化,遮擋與通透不斷地進行交替,形成了豐富的層次感?臻g因此產生了引導性,鼓勵客人去體驗和發現。透過扁柱的間隙,客座區的客人可以看到整個烘焙和后廚的區域,看到咖啡制作和食物加工制作的全過程。
▼細長的“扁柱”作為不同空間的過渡
▼透過扁柱的間隙可以看到整個烘焙和后廚的區域
第三步是用一個純白色的“外套”將這三部分包裹成一個完整的方盒子。白色半透明的聚碳酸脂板立面非常純凈,從外部看不到任何框材結構,白天可以將自然光引入,晚上的燈光還可以穿透到外部。帶有一點臨時感的姿態與周圍的工業景觀保護區形成了有趣的對話。
▼包間花園 ▼從花園望向包間
咖啡館是一種城市公共空間。MONOLOGO的室內空間高大空曠,其中佇立著紀念碑式的爐罐,兩側高大的柱列加強了空間的紀念性,進入的瞬間宛如走進一座上個世紀的遺跡。南北兩側的立面被設計為可以完全敞開,室內空間可以切換為有咖啡座的城市廣場。
▼完全敞開的就餐區
我們在空間的頂部緊貼樓板布置了均勻的條型燈。這種樸素的布光使得室內光線的效果與自然光非常接近。光線把空間中每一件物品,包括頂部的管線與設備全部照亮,弱化了內與外的區分,同時也賦予了空間中所有元素以同等的尊嚴。 ▼衛生間
▼衛生間內部概覽 ▼衛生間細節
▼平面圖
項目名稱: 謨農咖啡
設計: 空間站建筑師事務所
項目設計 & 完成年份 “設計:2022年4月-2022年10月
施工完成:2023年4月”
項目地址: 北京市朝陽區
建筑面積: 375平方米
攝影版權: 空間站建筑師事務所
主創設計師:汪錚
項目負責人:楊杰
設計團隊:向懷志、陸娟
施工圖負責人:許輝
商業模式咨詢:凹凸合作社
給排水設計:張沙
暖通設計:盧芊
電氣設計:閆天雄
后廚設計:北京東邦御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
工程技術負責人:張兵
工程項目經理:吳曉峰
工程現場負責人:陸其中
工程電氣負責人:從向陽
甲方項目管理:王南南
合作方 “施工單位:北京海汀頓建筑設計工程有限公司
攝影:金偉琦”
|